嗨~我是金刀大,不想當媽的二寶媽。我看了《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》,會看這本書,單純覺得這本書的名字很帥~( ̄∇ ̄)
但看完這本書,我的感想是:這本書是每個家庭必備的溝通寶典啊!尤其書裡提到「教會家長如何輕鬆讓孩子刷牙和準時就寢」,這句就直接戳中很多爸媽的痛點吧!
本文為個人經驗與閱讀心得,不構成專業建議。相關教養問題請參考專業心理學家或教育專家的建議。
第一步: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
想要小孩乖乖聽的話的第一步,就是把小孩當作獨立的個體,而不只是“孩子”這個角色。
回想一下,當你被貼上「媽媽」、「學生」或「員工」的標籤,被迫做符合這個標籤應該做的事情時,那種被忽視自身感受的感覺,是不是特別糟?
小孩也是一樣的!如果希望小孩能聽我們的建議,那就要先尊重他的感受和想法。
第二步: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
知道要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後,那要怎麼知道孩子的想法和感受?
答案是:提問與觀察!
當孩子抗拒或抱怨時,不妨試著問:「為什麼?」
有時候孩子說不出原因,也可以多觀察他的行為,例如:
- 什麼事情會讓孩子特別開心或激動?
- 哪些情境能讓他平靜下來?
- 他喜歡什麼,討厭什麼?
平時的閒聊也很重要,但不要總是談功課,因為就像我們不喜歡被問工作做得怎麼樣一樣,孩子也會覺得煩~
第三步:穩定情緒才能溝通
多提問多閒聊很重要,但如何好好的聊天,也是一門學問。
情緒失控會讓溝通變成災難,尤其是當大人用「權威」壓制孩子時,短期可能有效,但長期只會損害親子關係。
以我家的日常為例:我老公常因為大寶拖延不做事情而發火,結果就是兩個人情緒都爆炸了。
我在一旁看他倆,真的覺得…好吵!(翻白眼)
要避免這樣的情況,最好的方法就是選擇雙方情緒穩定的時機來溝通,否則只會事倍功半。
第四步:給孩子選擇權
孩子天生處於依賴大人的狀態,當他們有機會自己做決定時,往往會特別開心!
例如小孩不刷牙,有些教養書會建議買各種牙膏、牙刷讓孩子選。
而我自己的作法是,我不會買一堆牙膏、牙刷讓大寶選,但會讓他決定「先刷牙還是先洗澡」。
光是這樣的小選擇,對大寶來說,就像自己掌控了全世界一樣!
第五步:共同制定獎懲制度
獎懲制度最忌諱的是由大人單方面制定,因為孩子可能根本不在意那些「獎勵」。
相反的,讓孩子參與討論獎懲制度,他會更樂於遵守約定。
例如,我家大寶喜歡的獎勵,常常讓我驚訝到…恩...不好說,但只要是他真心喜歡的,我也可以接受的,我們之間能達成共識就好。
結語:每次溝通,都是一場新的談判
從這本書中,我學到溝通是一場場需要練習的「談判」,沒有百分之百成功的方法,但只要我們願意尊重孩子、理解他們的想法,和平的日子就會越來越多。
溝通時,不妨想想彼此的需求和感受,試著找到雙贏的解決方案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