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~我是金刀大,不想當媽的二寶媽X家庭財務規劃師。前陣子聽了一場免費的線上讀書會,主題是在講「心理韌性」。
聽起來很像企業高層要用的詞對吧?但其實是在說——孩子的恆毅力怎麼培養。
我原本以為恆毅力是靠逼的(像那種補習班塞好塞滿的行程表),結果分享會講的完全顛覆我的想法。
最讓我印象深刻的,是要教孩子「恆毅力」之前,大人得先自己重新定義這三個詞:失敗、無聊、放棄。
重新定義「失敗」:不是爛,是練習中
我不知道你怕不怕失敗,反正我超級怕。怕到只要想到可能會失敗,就會直接放棄嘗試那種程度。
結果生了小孩之後發現…!我家大寶根本是我的複製貼上,他也什麼都不敢試,因為怕失敗。
不敢嘗試也可以說是人類先天性的設計之一,但這時問題來了,大寶不去試,不去做,最後誰要收拾?
沒錯!就是我!
所以我只好開啟「唬爛」模式,一直跟大寶洗腦:「沒關係的,失敗是學習的一部分,失敗調整後再改進就好啦~」
結果說久了,我自己都信了…(媽媽自己催眠自己成功?)
嗯,結論:培養恆毅力,重新定義「失敗」,真的超級重要!(突然跳這結論是看得懂的嗎( ̄∇ ̄)?)
無聊其實是修煉的開始,不是爸媽的責任
其實「無聊」也是在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和忍耐力,就像那個有名的「棉花糖實驗」——孩子要怎麼在一顆棉花糖前坐好坐滿,還不偷吃,那就是在訓練心理韌性啦!
所以爸媽真的不要急著排滿行程,讓孩子學會處理無聊。
以前看過一篇文章的標題,類似….無聊是孩子自己的責任,是孩子要自己解決的問題,我覺得這句話說的真好!
有次我家大寶又再喊無聊時,我就直接把這句話原封不動的複製貼上,講給大寶聽,結果大寶聽完…還真的就不煩我了!?
放棄 ≠ 失敗,會放棄是精算師在世
說到「放棄」,我們都會想是不是代表不夠努力。但其實有時候是——你夠聰明!
因為當你發現再繼續投入只是在浪費時間、金錢和精神,那「適時放棄」才是減少沉沒成本的關鍵操作。
我自己其實有時候還是分不太清楚「放棄」跟「懶惰不做」的差別啦…但至少我知道,盲目堅持不見得是好事,靈活調整方向,才是走得遠又走得久的方法~
培養恆毅力的底層邏輯:放手讓孩子練習
重新定義完這三個詞後,最重要的就是——訂好規則,放手讓孩子去練習。
只不過~每次孩子練習,爸媽都會手癢腳癢超想搶回來自己做,因為看不下去 ( ̄∇ ̄)
這時只能一直催眠自己:「這是在訓練孩子…不是在折磨我…是訓練…是訓練…」
欸,有沒有發現,其實爸媽比小孩更需要恆毅力練習( ̄∇ ̄)?
實際怎麼練?推薦兩本書+一個實戰課程
如果你也想強化孩子的心理韌性,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,那我推薦兩本對我影響很深的書:
不過書畢竟是書,說實話…可能翻個兩頁就睡著,或是看完很有感動,但放下書還是照樣崩潰、照樣想吼小孩 ( ̄∇ ̄)
所以如果你希望的是——有個明確步驟可以跟著做、有得問、有得練,甚至還能偷看別的爸媽怎麼搞定他家的小孩,那我推薦你可以看看《富小孩養成術》這堂課。
這堂課不是單講「理財教育」,而是把孩子的品格、金錢觀念、行動力綁在一起,一次打包訓練。像是:
- 用每月生活小挑戰讓孩子練預算分配
- 教孩子「哪些東西爸媽買,哪些東西自己負責」
- 還有爸媽專屬的私密社團,大家可以互相分享育兒地獄...欸...不是,是育兒成果 ( ̄∇ ̄)
我最喜歡的是它不是那種「理論一堆講超久」,而是設計好你今天就能開始練的活動。簡單、實用、孩子不會翻白眼。
說到底,不是我們不知道要教什麼,而是我們需要有人陪我們一起練。爸媽其實也在練心理韌性,只是我們練的是「面對小孩的崩潰還要保持理智」這門高等武功。
所以,如果你也希望孩子越來越有行動力、抗挫力,甚至慢慢學會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——那就來一起學、一起練!
到這裡,看完有什麼想法或是有問題歡迎下方留言或是也可以來找我聊聊。(關於我)